50余位专家聚首山东大学 共探现代高等教育之源
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学研究专家6日聚首山东大学,参加“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源——登州文会馆15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当前教育改革要义。
研讨会围绕登州文会馆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登州文会馆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等问题展开。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认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源”的“源”包含两个意思。第一,在现代高等教育历史,登州文会馆成立最早。第二,作为源头,登州文会馆对后来发挥了示范性的作用,对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朱庆葆表示,登州文会馆在制度建设、体制建设方面,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901年,光绪皇帝看到受登州文会馆影响的山东大学堂章程后,便要求各个省市要仿照举办,全国实行,因此登州文会馆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别是章程方面引领了中国的教育建设。
登州文会馆校友、山东大学堂教习仲伟仪仲维畅应邀出席当天的发布会,仲维畅老人曾将家中珍藏的“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和“山东大学堂开校时西学教学”两张珍贵照片捐赠给山东大学。仲老说:“我祖父1885年毕业于登州文会馆,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格致教习,父亲1948年任齐鲁大学植物学教授。我希望中国可以创立一个‘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博物馆’,保存教育史料,传承优良传统,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研讨会上表示,登州文会馆在确立先进办学制度,确立分科制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专业化等方面,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汇聚成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源流。张荣说:“纪念登州文会馆创办150周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追溯历史,找到山东大学办学、尤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成为改革创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二是传承历史,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登州文会馆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历史痕迹和贡献,与山东大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兴盛、民族的复兴,逐步兴起,中国是教育大国,但并不是教育强国。”中国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表示。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当天的研讨会,他认为,高等院校是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贯穿于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据中国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有52万所,学生2.7亿人,教师16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2491所,在校学生3460万人,教师150万人。与会专家认为,登州文会馆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引领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