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 沂蒙国防教育坑人么
今天学进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 沂蒙国防教育坑人么,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招生简章,招生专业
为了保证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及省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招生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本、专科招生录取工作。
第二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院概要
第四条 学院全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学院代码:14439
第五条 办学性质及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第六条 办学层次:本科,同时举办专科教育
第七条 颁发证书: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教育部监制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国家和学院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
第八条 学院地址:
济南校区: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邮编:250100
北校区:齐河齐晏大街699号,邮编:251100
第九条 学院概况: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前身是1971年组建的山东省“五七”干部学校;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院近四十多年来,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学院设有济南校区、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7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系部,12个普通本科专业,42个普通专科专业,涵盖了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以工学、农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1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96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20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8.38万册,电子图书1206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23万元,建有食品加工、机械加工、设施农业等10个实训车间,食品安全、机械电子等综合实验室、实训室70个。
学院秉承“师生为本、发展为要、质量为先、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质量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全方位加强内涵建设。建成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院级精品课程75门,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近30项。建有食品科学研究所、机械电子与过程控制研究所、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机械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设有“齐鲁讲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分坛”;出版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学院是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产品维修师、食品检验员、电子商务师、多媒体制作员、软件工程师、物业管理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汽车维修工、秘书、物流师、理财规划师等40余种职业资格中的一种或几种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2004年在山东省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5年,在山东省人事厅高校就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荣获“山东省‘十一五’星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国家公务员局确定为“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就业创业省级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
近年来,在校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重要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比赛近50项,230余人次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重要奖励。学生在专业认证、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专升本等考试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设有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联系、推荐就业。大批用人单位直接到校与学生面谈,签订就业协议,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列同类院校前茅。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成立由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本院的招生工作。
第十一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实施招生及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招生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纪委监察室对招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四章 录 取
第十三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招生录取规则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学院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院网站、学院招生简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录取批次以专业计划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我院各专业录取批次为准。
第十六条 录取原则:按照教育部及各招生省份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 学院按照各省的志愿设置及投档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接受投档,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志愿考生。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进档考生,在录取专业方面,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
第十八条 艺术类专业报考及录取:按照《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及省相关招生政策执行,我院美术类专业使用省级统考成绩。
第十九条 语种:语种不限,但我校公共外语科目为英语(入学后,除语言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小语种录取的学生不单独授课)。
第二十条 男女比例: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
第二十一条 学院同意并执行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在教育部规定的项目范围内出台的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 录取结果的查询与公布:山东省教育招生考生院网站查询;学院网站查询;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形式。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入学体检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
第二十四条 学费标准:普通本专科学费的收取,执行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13〕136号文件统一核定的标准。文史类每生每学年为4000元,外语类为4000元,理工农类中的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为4500元,经济学、管理学类为4500元,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为8000元。退费规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资助与奖励政策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学院建立了融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品学兼优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人/年)、山东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贫困生可享受国家不同等级的助学金(2000、3000、4000元/人/年)。学院还设有一批贫困生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保证顺利完成学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招生电话:(0531)88913864,(0531)85593864 传 真:(0531)88913864 邮编:250100 网 址: http://www.sdaeu.edu.cn
第二十七条 学院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不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对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此招生章程已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核,并在教育部备案,详细内容可登录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http://www.sdedu.gov.cn/ 或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站 http://gaokao.chsi.com.cn/ 查询。
沂蒙国防教育坑人么
滨州市第一中学的学校荣誉
1989年: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八九年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
1990年:
被授予“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1992年:
被授予“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1993年: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 市级文明单位、滨州地区先进工会
1995年:
滨州先进工会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九五年度模范管理学校”
1997年:
滨州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委授予“模范管理学校”
1998年:
被滨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九八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委授予“九八年度模范管理学校” 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
1999年:
全区教学成绩综合评估重点中学文科、政治第二名,英语第一名 滨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 滨州市教职工第八届“园丁杯”篮球比赛中学组冠军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0年: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教育质量优秀奖” 滨城区卫生局授予“无偿鲜血先进单位”
2001年:
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先进学校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模范管理学校”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2001年度中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2002年:
2002年度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优秀考点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模范管理单位”
2003年:
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滨州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 滨州市体育道德风尚奖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2003年度模范管理学校”
2004年:
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基地 合作学习重点研究基地” 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点 滨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
滨州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滨州市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
滨城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2005年度中学管理先进单位
2006年:
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花园式单位 滨州市“市级示范学校” 滨州市“教育信息示范学校” 滨州市“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秀学校” 滨州市“2006年度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滨城区“2006年度区级模范管理学校和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滨城区“2006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滨城区模范管理学校
2007年:
滨州市“市级花园式单位” 滨州市“平安滨州建设先进基层单位” 滨州市教育局“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 滨城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度滨城区模范管理学校
2008年:
滨州市先进基层单位 滨州市教育教学服务先进单位 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滨州市高中教学组织先进单位 滨州市花园式单位 滨州市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滨城区“2008年度平安滨城建设先进基层单位”
2009年:
2009年度山东省普通高考优秀考点
2009年度省级“花园单位”和“花园小区”
山东省一级档案室 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 山东省绿色学校 滨州市文明单位 滨州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先进单位 滨州市卫生综合管理先进单位 2008—2009年度市级“花园式单位” 滨州市2009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滨城区2009年度模范管理学校
2010年:
山东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修先进单位 山东省花园式单位 2010年全市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 2010年度滨州市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单位 滨州市卫生及餐饮卫生管理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师业务进步奖 滨州市办学特色奖
2011年:
中国教育中心授予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
山东省教委授予“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滨州市第一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滨城区委授予“滨城建设先进单位” 滨城区委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滨城区委授予“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2011年度滨城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先进单位 滨城区政府授予“2011年度平安滨城建设先进基层单位”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2011年度德育管理优秀学校”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2011年度模范管理单位” 共青团滨城区委授予“2011年度滨城区五四红旗团委”
2012年:
全国创新教育示范学校(中国新教育) 省级学校餐厅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 山东省优秀考点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滨州市学校艺术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单位” 滨州市教育局授予“第四批滨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滨州市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 荣获滨州市中学生活力健康大赛一等奖 荣获滨州市中小学器乐比赛一等奖 滨州市中小学生舞蹈大赛一等奖 荣获滨州市中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第三名 荣获滨州市中小学体育联赛篮球比赛高中男子组第三名 荣立滨州市公安局“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集体三等功” 滨城区模范管理学校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师德教育先进集体” 共青团滨城区区委授予“2012年度‘滨城区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13年:
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五好关工委” 滨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荣获滨州市中小学体育联赛田径比赛高中男子组团体第二名 荣获滨州市中小学体育联赛田径比赛高中女子组团体第四名 滨城区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滨城区第四届“黄河杰英杯”教职工羽毛球比赛第一名 荣获滨城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荣获滨城区第五届“黄河杰英俱乐部杯”教职工羽毛球团体第一名 荣获滨城区第六届“黄河杰英俱乐部杯”师生乒乓球比赛教工组第四名 荣获滨城区第三届中学生“青春风采”辩论赛金奖 滨城区教育局授予“2013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学校”
2014年:
荣获滨州市2013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学校
滨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
市级平安校园
在“电信YOUNG”杯首届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电信YOUNG”杯首届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辩论赛荣获第四名
2015年:
2014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城市挑战赛中学组一等奖
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城市挑战赛中学组优秀组织奖
滨州市第一中学春季庭院(小区)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应急管理示范点
滨州市2014年度安全建设先进学校
2015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优势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青岛(黄岛)、济南、泰安三地办学,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山东省教育厅主管。
设有16个学院和9个教学系(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2个本科专业。有包括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27个,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
学校现有在校生3.8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700余人,独立学院学生6900余人。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11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25名。
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80个。2001年至2007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96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46项,科技经费6094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900 篇,出版著作581部;鉴定科技成果286项,获准专利57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8项。2004-2007年连续四年科研经费过亿元,2007年科研经费15095万元。
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和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防水建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6个国家的76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并在互访、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接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承办和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1951年7月,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
1953年,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迁至淮南洞山更名为淮南煤炭学校。
1958年淮南煤炭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
1958年6月成立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7月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
1963年3月,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11月,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
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3月,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院士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蕴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维唐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陈 颙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芙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春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宋 扬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陶华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靳奉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院系设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教育学院
文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理学院
历任领导
刘子光,山东陵县人。1920年生,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8年至1970年曾任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山东煤矿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顾问。刘子光同志无论在煤炭生产还是教育战线,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发展煤炭生产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卓越成绩。特别是在山东煤炭专科学校创建时期,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山东煤矿学院创建中,1963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淮南矿业学院等校并校后,面对众多困难,团结建校,艰苦建校,为创建新型的煤炭高等院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0年4月19日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70岁。
刘辛人,浙江杭州人。生于1920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肄业。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至1980年代理院长,1980年至1983年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3年开始任山东矿业学院顾问。1985年离职休养。刘辛人在任山东矿业学院院长期间,为实现学校工作重点转移,适应煤炭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抓了专业调整、稳定教学秩序、重建科研机构等项工作,为把我院建成工、理、管结合的多科性院校奠定了基础。
田景瑞,教授,辽宁义县人。1923年7月生。日本秋田矿专采矿系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79年1月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先后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85年9月后不再做院领导工作,任山东矿业学院地质系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田景瑞教授在任山东矿业学院领导工作期间,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对学校领导体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他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倡导教学改革,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师资培训规划,提出明确要求,狠抓具体落实;积极推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1998年8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泰安逝世,终年75岁。
沈光寒,教授,上海市人。1933年3月生。原苏联西伯利亚冶金学院研究生部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由淮南矿业学院并校来山东煤矿学院,先后任系主任、副院长、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务。1993年后,不再担任院领导职务。他在任山东矿业学院党政领导工作10多年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求真务实,推进了学校的综合改革,使我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上新水平,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更为活跃。沈光寒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成绩优异,由他主持完成的《山东矿业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和成果》研究,1989年获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沈教授在学术上也有较深造诣,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层与地表移动的模型识别与参数识别》,199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矿井特殊开采的理论与实践》一书,1996年获煤炭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沈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霍万库,教授,黑龙江呼兰县人。1936年10月生。北京矿业学院机械系结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年9月来山东煤矿学院任教师,先后任机械系副主任,工程师;教务处副处长、处长。从1985年4月开始,先后任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他任山东矿业学院党政领导工作近12年,努力工作,措施得力,在促进学院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上层次工作中成绩突出。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业务上坚持一拓宽三加强,即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外语,计算机教学;坚持科学管理,爱护学生;抓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为龙头,促教学上水平。为使山东矿业学院由行业性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发展做出了贡献。霍教授1995年获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在任职期间,曾三次成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共山东省党的代表大会,霍教授在学术上也有较高造诣,由他牵头和参与进行的《切割大理石岩石锯条》等项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曹书刚,教授,山东冠县人。1945年9月生。山东矿业学院机电系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肥城矿务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1994年6月,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任党委书记;1996年10月至1999年3月兼任院长。曹书刚教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抓大事、抓重点、抓突破、抓落实”的工作方法,重点抓了跨世纪人才培养和“三重点建设”,近几年来使山东矿业学院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效益上了新台阶;1996年山东矿业学院被山东省高工委、省教委授予“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迎接高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积极进行调研和探索,为进一步发展积极进行了准备。曹书刚教授的《煤矿质量标准化理论与实践》,1994年9月获煤炭部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特等奖;曹教授还荣获“全省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干部”称号,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刘向信,1955年生,山东滨州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历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5年10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王春秋,1962年生,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候补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矿业学院副院长、院长,1999年起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矿业协会副会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
官方网站: www.sdust.edu.cn 218.58.59.93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齐国故都、现代工业重镇—淄博市。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跃居省属高校前列,各项事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办学定位
总体目标定位: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突出工科优势,强化理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区域,贴近行业,着力服务山东制造业。
二 历史沿革
学校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工程学院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文革”前山东省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学院是1998年合并组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山东理工大学。
三 教学情况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2185人,其中研究生513人,本科生28566人。设有63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2622人,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博士232人、硕士89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校长姚福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聘有6位院士担任我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相隔2600米。校舍建筑面积109.6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0.92万册(种),其中电子类图书186.86万册(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6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6个。多媒体教室208个。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运动场面积17.57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教学基本设施很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科优势专业与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匹配情况
序号 优势专业 设置时间 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车辆工程 1978 车辆工程学科 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1958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 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976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山东省精密模具实验室
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977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矿物资源工程 1994 山东省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交通运输 1976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 山东省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 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生物科学 2001 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国际经济与贸易 1990 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
四 学术成果
作为山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于2002年起实行按高考文理科类不分专业招生和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近几年本科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十五”以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试点课程8门;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试点专业5个;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8部。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280项。获各类科研奖励68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5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422篇,出版专著、教材374部。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管子学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五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与留学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六 所获荣誉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声誉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近年来,生源充足、质量高,省内理科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2006年理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山东省本科二批分数线19分。广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我校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内受理专利量高校排名”中列全国高校第8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排序”中,我校分别列全国高校第119位(山东省属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公布的“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90位;在“中国高校奥运冠军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18位;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全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我校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4-2006年的排名稳居山东省高校前10位。2008年为全国133名。
以上,就是学进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 沂蒙国防教育坑人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