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范文网 > 报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高考过来人分享:我的两次志愿填报指导经历

时间: admin 志愿填报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朵完全一模一样的花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份志愿表。且不说孩子个体差异,如成绩情况、个性特点和对未来的认知都有不同,不同地区志愿的填报方式也差异较大。在志愿填报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技巧、没有能照抄照搬的理论,每一份成功的志愿表后都是一次新的“量体裁衣”。

孩子读高二那年,高考期间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为孩子的志愿填报忙得不可开交,我就知道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我决定啃这块硬骨头,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单位内退以后,我的孩子正好进入高中最重要的阶段——高三,而我也正式开始为孩子来年的志愿填报准备。女儿高考一年之后,远在广东读书的小侄女让我帮忙填报志愿。两次志愿填报经历,不同的志愿设计思路,不同的结果让我明白:志愿填报,没有复制的成功。

为女儿设计,水到渠成

每位家长对孩子都有一定的期盼,但身边朋友的经验告诉我,现在九零后的孩子,都很有个性,一旦引导不好,往往会遭到他们的“拼命抵触”。为了不让“母女变仇人”的情况发生,在志愿填报前,志愿设计从倾听孩子的想法开始。

女儿性格内向,从小喜欢阅读,对历史、文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文笔也非常不错。但在分文理科时她却选择了理科,因为她最喜欢的是生物学科,而且她也有独立思考、观察能力强等理科思维方式。我曾有意无意地询问她将来理想的工作,她说,将来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呆在实验室里搞科学研究,不喜欢做在外面抛头露面、跟人接触的工作,当然,如果是跟生物学科相关的就更完美了。孩子一直很喜欢生物,还在学校参加了生物奥赛班的学习,虽然最终以微弱劣势没有能获得省生物竞赛一等奖,没有取得心仪学校的保送资格,但是孩子对生物学的兴趣从来没有减少过。既然孩子喜欢研究性的工作,又喜欢生物学科,那么要是能被高校的生物类专业录取应该是最满意的结果了。

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平时成绩着手,我帮助孩子选择了生物、医学、农业这几个方向的一些专业和学校。孩子对学校的要求是学校至少要“211工程”以上,地域最好在北京,华北、华中地区也可以。综合考虑,我排除了工科为主的高校(孩子表示不愿意学工科),排除了综合性大学(怕调剂到不喜欢专业),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几所农业类、医学类、药学类院校,因为农业类学校里生物专业较好,生物也与医药密切相关。

由于我对孩子志愿填报方案做了提前规划,才让我在孩子高考之后分数还没出来之前,就对志愿填报成竹在胸。我基本上考虑好了三种填报方式:孩子高考成绩发挥中等、发挥较低、发挥较高的三个分数段主要学校各一所。最终孩子高考成绩发挥较高,与孩子沟通商量几天之后,稳妥起当最终决定填报成绩发挥中等选中的一所“985高校”,目的是确保专业选择有更大的空间。结果被填报的该校第二专业志愿“生物科学类”录取(第一志愿是生物基地班)。正如孩子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后在QQ上的签名上写的那样:如愿以偿!

老实说,填报志愿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我孩子录取结果这么理想,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主要是该校当年录取取消了往年的专业分数极差,才让我孩子那么幸运被该专业录取,而我后来查过我孩子分数是该专业录取的最低分。

为侄女设计,终觉志愿不简单

顺利为女儿选定大学和专业后,我就成为了朋友和亲戚们认定的“志愿老师”。反正内退在家,又有成功的经验,原本觉得很复杂的志愿在我看来也不过“小菜一碟”,不就是把相同的志愿设计模板往另外一个学生上套么。于是,对于朋友们要求帮忙,我也乐得其中。但为远在广东读书的侄女设计志愿后,我才明白在志愿指导的这条路上,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对,脾气个性都比较了解。当小侄女的妈妈提出让我帮小侄女设计志愿时,我却犯了难:几年没见,孩子现在的情况不甚了解。为此,高考前两个月,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侄女的学习成绩情况。她大概就在学校划定的一本线上下不多的分数段里,这样我心中就有数了。我主要考虑报考比较好的二本学校,着重关注广东省内的几所二本大学。此外,侄女高考结束后我借机去广州旅行,顺便去见了见侄女。侄女陪着我玩了两天,这两天里,我发现这孩子话不多,比较内向,一起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听大人的话。通过了解,侄女对专业没有过分的要求,她只表示不愿意当老师,不想学医。她妈妈提出想让她读会计类专业,她持赞同意见。另外,根据她单科成绩,英语不太好,外语类学校也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

广东省高考成绩公布后,侄女差十余分到达一本线,超过广东省划定的2A线三十余分。值得庆幸的是,广东省二本录取也实行部分平行志愿,由三个平行的第一志愿,三个平行的第二志愿组成,这意味着志愿填报相对容易。我首先锁定了深圳大学,接下来广东商学院和广州大学也入了我的“法眼”。我着重关注这三所学校,同时还选取了几所侄女分数肯定能上的高校用来保底,大都是广东省内高校,也选取了几所省外高校。在参考分数时,我基本上按照与一本线差多少分的数据进行比对的。按理说,侄女上二本线,应该看她分数与二本分高多少分,而不是看比一本线低多少分,也就是“线差”。

大体方案成形后,我松了一口气,看着还不错的院校名单,心想又成功了一次。只是一次不经意的提醒,把我吓得一身冷汗,也让我明白志愿填报必须谨慎小心,一丝侥幸心理都不能有。当我把志愿方案讲给小侄女的妈妈听时,她随意一问:“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都准确吗?”我只好回答:“我再去核实一下。”我前期的数据多以知名门户网站的高考频道中搜集,为了保险,又到拟报学校的官方网站核实数据,这一核让我傻了眼。打开深圳大学的招生网,查到近几年的录取数据时,我傻眼了:我看的数据是广东省的平均数据,而深圳大学在广东省招生分两条线,深圳市内与市外两个分数段。看在广东省录取的平均分我侄女相差不远,接近最低分可以去冲一冲,可是侄女属于深圳市外,许多专业录取分数居然高二十分。冲一冲深圳大学是没戏了!同样的情况,广州大学和广东商学院也是分两条分数线,虽然分数相差只有几分,但就是这几分拉低了平均分,让我误以为侄女能上广州大学的平均分。我着急上火,这意味着我之前的工作前功尽弃。但是我很快就镇定下来,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嘛!

这次我找出的学校更多,也更加仔细。虽然之前选择的院校大部分排除了,但有一些还可以考虑。比如广州大学,侄女的分差刚好接近广州大学近几年分差,但只能用来冲一冲,能否进档还不一定。于是又花半天时间研究决定的志愿顺序是: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侄女把志愿填报草稿拿给老师参考,老师提出,这些志愿录取分都太相近,要拉开距离。我听了却不以为然,认为侄女分数就在那里,为什么还要拉开分差距离?

思前想后,还是认为老师说得有一定道理,特别是第二志愿学校和第三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相当接近,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所学校没录取的话,第三所学校就浪费了,有些可惜。于是我又花了半天左右的时间研究,在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之间要放弃一个。我查阅过广东工业大学,在高校排名中比较靠前,我更倾向于广东工业大学。与侄女商量,侄女与我不谋而合。第三所学校就降低了一些分,保证侄女肯定能录取的广东海洋大学。于是侄女填报的第一组志愿依次是: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这是最重要的一组志愿,我预计最起码能在这三所学校当中被录取。

根据小侄女的分数情况,被第一志愿三所院校录取的几率比较大,因此第二志愿我没很认真地填,三所学校依次填了广东金融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和集美大学。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种填法非常不合理,每一个志愿都不应该看轻,因为录取未进行,谁也不敢判断100%有把握,另外在院校顺序的安排上集美大学在这三所学校收分最高,而我却将其排名最后。

录取结果出来,侄女的分数仅仅比广州大学提档分高一分,录取到侄女填报的第三专业志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于这个结果我非常满意,因为这么低的分数,能被所填的专业志愿录取而不是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已经足够幸运的了。虽然小侄女的妈妈对专业志愿并不十分满意,但当初我考虑的是冲一冲广州大学,要是一定想满足读会计专业的愿望的话,当初就直接填广东海洋大学就能保证。保学校,还是保专业要看个人情况,像侄女这种性格,我觉得应该去经济发达地区读书,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比拘泥于特定的专业更对她有好处。

写在后面的话

两次经历,对于填好志愿,我有很深切的感受:每个孩子性格爱好成绩不同,填报志愿的设计必须因人而异,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像我的孩子,对专业的要求最苛刻,对地域的选择甚至超过了学校,这显然并不合理。按照一般情况,对三者的选择应该是学校第一、专业第二、地域第三。不过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应该看各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当下的考生和家长,我有一些建议供参考:一定要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如果孩子对专业选择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家长反而更容易填报;二是尊重孩子对地域的要求,孩子想去哪里读书,只要成绩能满足就尽量满足;三是对学校的选择完全是靠高考的分数说话,每年五月份开始,网上都能查到历年来各大高校在本省(区、市)的录取分数;四是如果孩子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就必须做更多的分析比较和研究,对平行志愿填报来说,学校相对容易填,专业更难填一些,为了让喜欢的专业录取把握更大,有时候要降低院校要求。

1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