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家长职责不是给孩子钱,而是让孩子“值钱”!
空气是生命之源,
当空气清新的时候,
人的呼吸通畅了,
人的皮肤滋润了,
人的身体健康了,
人的心情舒畅了。
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每时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这就是二中“空气养人”理念的由来,也是二中教育集团校长钮小桦对学校、家长的要求。但是,他对所有孩子的要求并不是考取第一,而是找到自己身上那难能可贵的“唯一”。
钮小桦校长:
在我眼里的好学生一定是有家教,有家学的孩子。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好好学习
在我眼里,所谓的好学生,一定是个有家教、有家学的孩子,而这两点都需要家庭来给予。一个孩子的身上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对于他教育成长的影响,而我们家长很多都不太知道自己生了孩子后应该怎样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第一次经历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且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我是你的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那么这就大错特错了。过去我,们还总在说”富不过三代“,这其中就讲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为什么会说富不过三代呢?我来讲一个故事,一个国外的孩子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里有钱吗?”。这位爸爸回答孩子:“我有钱而你没有钱。”这个同样的问题问到中国的家长,他的回答则是:“我们有钱,我的钱都是你的。”这两个故事就说明我们很多家长实际上在给孩子钱的同时,却忘了教会孩子怎么去值钱,怎么去变得富有。
现在一直在提倡教育均衡,很多学校都力争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做到均衡,但我们的家庭教育却非常的不均衡,因为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同。
家庭教育是不是也要趋于一种均衡,怎么去消除这种不均衡?其实就是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将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而认识到这一点还需要家长提升他的教育素质,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磕绊当中正确的对待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多学习一些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甚至心理学,做到能够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能够正确的去帮助孩子。
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过度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点生活能力的概念都没有。比如说,考试问一个鸡蛋有多重?没有基本生活常识和生活能力的孩子根本答不上来。你说这种考试方式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每次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提醒家长,回家之后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跟你上街买菜,帮你摘菜、洗菜,这么做没什么不好。不管考试考不考,这些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必须具备,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现在的改革,需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进行考试,这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来,那就是孩子从小没有规划,不会选择。为什么?因为家长从来没有去研究孩子有什么潜质,而是习惯了用一个公用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小时候,家长帮助孩子规划,长大后让标准来规划。但是现在规则改了,让孩子去选择。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会不会去选择?能不能将今后的选择与兴趣、未来的专业以及职业倾向挂钩呢?
还记得之前有个孩子,在高中的时候就表示自己今后要做精算师而且很肯定,我们就发现他很清楚自己实现目标应该怎么做——先把数学学好,到大学之后要拿会计证,然后拿注册会计证等。现在这个孩子就当上精算师了。
我想说,孩子发展的方向感,是需要在学习阶段进行一定积累的。而目前,我看到很多孩子的这种规划和选择的能力非常缺乏,更多的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要求转专业。这就说明他很盲目,没有规划和选择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的方法就是请家长退步,给孩子培养自己选择意识的机会。
习惯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我还发现,在平时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以学习为例,学习是一个过程而非简单的上课,他还有复习、预习,练习,这些决定了孩子上课的质量,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有些家长经常会抱怨怎么孩子的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半都没有结束,那么我就想问问家长,你了解孩子做作业时候的专注程度吗?是不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效率很低,经常分心、走神呢?学习习惯好的孩子,他的效率就高,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高的学习效率。
好的习惯从哪里来,其实是从生活习惯而来。孩子平时的床整齐吗?写字台整齐吗?是不是想要找的东西很快就能够找到。我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会时不时的让学生突然从书包里拿出某样东西,有的孩子打开书包很快就拿出来,有的孩子找半天才拿出来了,还有的孩子怎么找也找不出来,干脆将书包里的东西直接倒在桌子上找。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有条理。我想说习惯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它就像魔鬼,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很多。
在二中崇尚“不争第一,争唯一”
在二中一直以来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不争第一,争唯一。为什么?因为唯一更稀罕,第一不稀罕,而且第一还有偶然性,那唯一的就是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孩子叫李汉歌,从小就喜欢养蜘蛛研究蜘蛛,在进入初中的时候,我跟孩子说,你来我这里吧,我帮你养。就这样我在学校给孩子建立了一个本市唯一的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李汉歌蜘蛛研究实验室”,我给他投资,帮他请博士、专家帮他加强对蜘蛛研究的能力。同时,孩子的家长也非常支持,虽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凭借着他几年来在蜘蛛研究方面的成就,被一位教授看上保送到了西北大学,而且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专业。
李汉歌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说:“论学习我在你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具体到研究蜘蛛你们谁也比不上我”,获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当时我就跟他说,我是在培养一个科学家,因为你到大学以后仍然延续这条路。 这个例子说明培养一个孩子的“成长链条”很重要,培养孩子的一种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个执着的追求。
跟他的例子非常相似的还有一对双胞胎,非常热衷于就研究天文,我也给他们建立了以程思浩和程思淼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天文工作室,甚至到了高考复习的时候孩子们仍然在研究天文,但最后兄弟俩都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