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来人经验分享:如何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挖掘潜力
到这时候谈学习方法已经没有太大意义,目前重要的是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前提下,挖掘自己的做题能力以及用思维方式做题。我们将时间定在28天,即是4周来训练自己,看看究竟掌握了思维技巧后,到底能提高多少。希望各位抓好最后的时间,再有一次飞跃,到高考的时候考出好成绩。另外借助本文回答大多数学生现阶段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
首先是目标定位,摆正心态
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定位自己,是无法形成科学的规划的。给自己定个自己认为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水平是更为合理的,经过高三之前的复习备考,大家应该知道自己目前的阶段,给自己合理定下目标,摆正心态,才能在最后的时间内进一步稳中有升,比如说300~450分左右的学生这时候应当好好调理下自己的思路,老老实实的埋头课本及简单题型练习,力争上到三本。450~500之间的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品暂时将目标放在二本,500以上的可凭藉实力再争上游。当然这里是量化了的数据,其实就是按照自己最接近的程度去努力,越是时间紧迫,在心态和复习备考行为上越是不能着急,一定按照稳中提升的方法去利用时间。
其次为课本回归,知识梳理
回归课本是一定要反复做的事,其重要性就不说了,主要目的是用于查缺补漏。很多尖子生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分数都丢在非常简单的基础部分上,是十分可惜的,大多是以为课本都看出花来了,每次翻过就算,反正都会,结果考试的时候丢在细节里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类学生,起伏较大的学生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归结于马虎,也不要归结与“状态好与不好”,高考你有把握“好状态”吗?找出原因,力争每次都发挥出最大水平。
再次经总结归纳,套题演练
套题不是整张卷子,而是拿一类题去演练。有其是中等生和成绩较为不理想的学生,比如做(中英)阅读理解,每次连续做20~30篇,我想题库不是问题,数学解答题如函数部分的、立体几何的,按照类型每次做10道以上。为什么这么做呢比如做阅读(中英),做一篇两篇,甚至5篇10篇,头脑都比较清醒的,到接近20篇的时候,已经开始晕菜的时候,再做题,就能达到出考试时你不行的情况下做题效果了。
做套题的根本意义不在于题海,无论难还是容易,都不要认为,我全会做,就完了,你要在做完的时候好好看看,刚才是怎么做下来的,思路是什么,利用的知识点是啥?没有总结归纳做题没有任何意义,做套题的目的就是便于总结归纳,有其是思路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