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你担心饭碗会被拿走吗?
人工智能时代,关于人工智能即将大规模蚕食人类工作岗位的预言一直是热门话题。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而第一层浪,就是人们对自己未来工作岗位的普遍忧虑。失业大潮即将汹涌而至了吗?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做准备?
1、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
近日,中国秦皇岛一家生产水饺的工厂火了。几千平方米的厂房里,竟然看不到一个员工。从和面、放馅再到捏水饺,到零下50摄氏度条件下的速冻,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都自如应对。
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无人酒店、无人餐厅……现在,无人工厂终于也来了。
你可以说,这毕竟是体力劳动的替代,并不会影响到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所以你并不觉得震撼。如果是这样,那再来看——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此前,放话“就算阿尔法狗赢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的现世界第一围棋手柯洁,应战阿尔法狗。柯洁曾被称为人类尊严的“最后防线”,原因是围棋的变化极为复杂,即便是计算机也无法穷尽黑白两子在棋盘里361个点位上的所有变化。结果,柯洁还是输了!
甚至有人在预测,阿尔法狗下一步还会灭了整个金融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时,高盛公司在纽约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但时至今日,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
高盛股票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自动化的一个缩影。现在连货币交易,甚至是投资银行的部分业务也在朝着自动化发展。苏格兰皇家银行,发布了一个线上的人工智能客服系统,这个客服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语调来做出反应,此外,它还不需要休息,更不会要求提供超时津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1月推出的一份报告中称,金融和保险领域的工作,有43%的可能性会被自动化替代。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类就可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以上这些,有没有让你感到有点恐慌?
2、“还有人会为不能赶马车而忧虑吗”
“可以预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的影响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员吴江说,“但当人工智能不断击败最优秀的人类围棋选手时,我们就可以预计,未来年轻人可能不会再花那么多时间去钻研围棋,而是会去学习更加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知识了。”
吴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汽车其实是当年最好的一家马车公司创造出来的。最初,这个公司是把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用来做马车轮子。老板的弟弟不务正业,把发动机装在马车轮子上,结果发现可以不用马了。这在当时是可怕的——全世界那么多赶马车的人突然要面临失业了。虽然现在看来,其实完全没什么可担心的,他们可以去做汽车司机呀,机器毕竟是需要人来操控的。
早在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时,人机矛盾就已经出现。最初人们都是惊恐的,有人甚至跑去砸机器。“纵观人类历史,所有的机器革命,没有毁灭人类,人创造了机器,同时机器也改变了人。新机器的出现,带来了大量新的工作,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吴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上转到其他行业,但还有人会为不能赶马车而忧虑吗?”
“如今无人驾驶汽车呼之欲出,老问题又来了,我们还要再为汽车司机的工作岗位担心吗?”华夏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陶庆华说,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对技术进步的恐慌之后,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都远多于它“杀死”的过时职位。例如,自动柜员机替代了一些银行柜员,但也让更多雇员进入了机器不能替代的销售和客服领域。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时代我们正在与人工智能轨道融合,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在大多数领域替换掉人类烦冗而复杂的工作,让人类减少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吴江说,“我们每周工作时间已从48小时减少到40小时,未来可能会再减到30小时甚至是20个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少,提升素质和享受生活的时间就长了。最终,劳动者可以从事的新工作,也将由此产生。”
“现在美国3亿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到1%,将来工农业直接从业人口降到0.01%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吴江说,“劳动密集型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只有从程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充满创新创造活力,活成独一无二的‘人’,才是我们无可取代的竞争力。”
3、劳动者也须转型升级
“虽然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会有更多新的、深度的、创意性的人才需求出现。”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定会产生一些‘没听说过’的、‘智能化’的新岗位,比如已经被行业认可的‘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工程师’,以及‘机器人产品经理’等。”
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荣华表示,传统行业的“旧岗位”也需向“人工智能化”发展,如大多数保安、翻译、记者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剩下的少数人,可能收入会更高,比如能操控安保机器人又有丰富安保经验的安保负责人,比如垂直于某个细分领域的翻译人才,比如专门写深度报道的新闻记者。
当然,对于“智能代工”催生的新的岗位,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陶庆华指出,尽管一些工作岗位被取代的弊端会被全新职位的出现化解,但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经验表明,转变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人口从乡村大量涌入城市工厂,在当时的欧洲引发持续动荡。各国政府花费了上百年时间构建新的教育和福利体系,才最终适应这种转变。“这就提醒我们,应提前对两大挑战准备好预案:一是如何帮助工作者学习掌握新技能;二是如何让后代做好知识和思想储备。”他说。
这一次的转变似乎更为迅速,当前科技传播的速度可比200多年前快多了。“我们必须提前行动,做好迎接新的工作岗位的准备。”陶庆华指出,所幸《规划》已明确:即日起,从小学教育、中学科目,到大学院校,通通逐步新增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全国人才梯队。“这一要求,既紧迫又必要。是时候,我们要重新思考教育,将其视为一个终身过程。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奖励死记硬背,而应该奖励好奇心和实验,它们是发现和理解未知事物的基石。”他说,“如果你想把握未来,现在必须开始有意识提升自己,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