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由大数据绘制的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地图”显示:毕业生留汉率并列全国第八
又到一年开学季。刚刚走出校园、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去了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9月6日,京东发布2018届毕业生校外生活大数据,对此一一揭秘。
京东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臻表示,此次对全国百万量级的高校毕业生网上消费数据进行采样,通过地址变化测算了主要城市大学生毕业之后留在本地的概率。从全国层面看,约有36%的毕业生留在了上大学所在城市。
其中,北京高校毕业生本地居留率最高,达到51%;从区域看,位居东北的沈阳、长春毕业生本地居留率较高,分别有49%、42%,打破了东北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的说法;在西部,成都、西安都属于高校云集的核心城市,高校毕业生本地居留率分别为48%、45%。
武汉与广州、上海3座城市都以40%的概率并列第八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
从性别来看,男生更爱闯荡,其毕业城市居留率显著低于女生。从全国看,女生毕业后居留本地的比例约为40%,而男生则有35%。就毕业城市居留概率差异最大的北京而言,56%的女生在毕业之后留在北京,而同时只有48%的男生留在北京。留在武汉的男生与女生差值在5%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如果不选择留在本地,哪些城市最有吸引力呢?全国Top20城市的吸引力排名显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和成都位列中国最吸引毕业生的城市前五名。武汉位列第15位,中部第二,略低于郑州。
值得注意的是,对毕业生而言,东莞、苏州、沈阳等相对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吸引力要大于杭州等地。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对毕业生的吸引仍属主流。
数据显示,在毕业消费差异上,因为地域的差异,使得留在本地的毕业生和远赴外地的毕业生呈现较大差异。
前者相对来说生活更轻松,毕业首月消费倾向以食品为主,休闲零食、肉干果脯、方便食品和牛奶乳品成为最爱;后者毕业首月主流消费则是购买抽油烟机、洗衣机和电视之类的大家电。“漂泊的代价”是,远赴外地者经历了一次被动的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