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申论启示型综合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一说到国考申论,很多同学会有个感受——那就是国考申论题目总体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综合分析题,考察频率较高,类型还较多,并且材料还难以理解。有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做完综合分析题感觉挺好,结果一看答案发现自己的答案问题很多,丢了大部分分数,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今天中公教育将就启示型综合分析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讲解一下解题技巧。
一、题型判别
一般题干说“谈谈XXX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属于启示型综合分析题。
如:根据给定资料1,分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z 县推广脐橙种植这一案例对我国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有何启示。
二、明确启示的来源
启示一般来源于给定资料中的做法,做法包括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做法。
如:
1、(失败做法)上次去镇上办事时买了几个,不便宜啊。好吃是好吃,也太贵了嘛,比市面上的所有脐橙定价都高,但和其他好的脐橙比,也没有那么绝对的竞争优势,我觉得这个脐橙定位有些不准。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z 县推广脐橙种植这一案例对我国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有何启示。
——启示:准确定位。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市场分析,结合产品自身优势合理定价。
2、(成功做法)由于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决定建立专门学校,将欺负同学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也就是说,以把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学生和受害学生分开的方式,杜绝校园暴力行为。
题干:给定资料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治理校园暴力方面的一些做法,请据此谈谈对我国治理校园暴力的启示。
——启示:建立专门学校。将欺负同学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以把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学生和受害学生分开的方式,杜绝校园暴力行为。
因此,无论材料中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做法,对于我们都能得到相应的启示。
三、启示不完全等同于做法
若材料中的做法是具有个性化的,则需要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得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简称:普适性)的做法才行;若材料中的做法已经具备普适性,则可以直接借鉴。
如: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幼时中国社会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惨象令他终生难忘,也影响着他一生的抉择。袁隆平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1,分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中公解析:材料中袁隆平的做法是对他人也适用的,所以在得启示过程中直接借鉴即可,则启示为:热爱祖国。对祖国有深厚感情,坚守做人的基本准则。
如:有人说,袁隆平随便注册一个专利,那就值上千亿,单他这个名字也值1000亿,而他本人却开着10万元的车子,穿着35元的衬衫。他身上没有任何名号:他不是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曾经别人让他做过科技公司董事长,他很快辞职了,又挽起裤腿回到了田间。联合国颁给他的奖金,他没有要,而是用这笔钱创办了一个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的队伍中。甚至在88岁生日时,怕家人为他操办,他早早地就回到了田地中。收到的礼物,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用大米制作的蛋糕。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1,分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中公解析:材料中的做法具有个性化,我们要学的不是“开着10万元的车子,穿着35元的衬衫……”而应该是这些做法背后的品质,所以需要对材料中的作答进行概括提炼,得到启示为: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不被物质条件和名利所诱惑,生活俭朴,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