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计划书3000字
计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调整空间,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优秀的人力资源计划书3000字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人力资源计划书3000字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人力资源计划书3000字篇1
人力资源部工作将紧紧围绕公司发展规划及部署,制定完善,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不断改革及完善公司考核体系及薪酬体系,实施动态薪酬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员工素养工程实施及打造公司特色文化,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的战斗力为宗旨,不断为做大做强而努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一.继续完善公司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各类体系,改革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制度,做好各类管理实施调研工作,做好公司各项工作的助手和参谋,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20__年将在原有公司考核体系基础上,规范及制定公司内部完备的考核系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考核工作,加大考核的力度,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反馈考核结果,进行绩效面谈,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公司薪酬体系及切合市场实际,做好人员薪酬管理及调动工作,逐步接近市场水平;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合理调查培训需求,促使培训实效化,积极拓展对外学习及外派学习渠道,加强内训相结合,加大新员工培养力度;不断为公司引进各类合适人才,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
二.积极拓展各类招聘渠道,为公司各部门发展快速补充各类人才,确保各部门工作进展顺利。加强各类高校,人才市场,人才中介等各方关系,实施人才储备计划,便捷高效快速补充人才;不断强化招聘工作流程和方法的规范和招聘效果的提升
1.员招聘积极开拓招聘渠道,快速补充人员。根据公司发展各类形势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招聘渠道,发展多方面的渠道。最大限度的为公司节约招聘成本及时间,找到合适人才。继续与智联招聘网站合作节省招聘环节时间,提高效率;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扩大公司宣传及影响,招聘到更多优秀人才。
2.续通过免费人才网及公司网站发布人才招聘信息,积极联系扩展职介中心进行人才合作,网络搜集各类人才,拓展人才挖掘渠道,不断开发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与中大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继续保持西安汽车科技学院,陕西教育学院高校合作关系,拓展校园招聘渠道及各类高职,高专,技校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思维,为公司长期人才供应建立后备保障。
3.积极拓展各类猎头公司,人事外包机构及各类人才报纸传媒华商报,同城信息报等招聘渠道合作通过多渠道,多思维,多方案的招聘渠道建设,规范招聘流程及渠道,为各部门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保障各部门工作顺利进展。
三.在原有公司考核体系基础上,规范及制定公司内部完备的考核系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考核工作,加大考核的力度,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反馈考核结果,进行绩效面谈,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工作。
1,做好考核体系完善前期调研工作3月份底,不断通过调查问卷,绩效面谈,实际观察,测定数据等方法,调研清楚公司各岗位目前考核问题及阻碍绩效关键指标,为下一步改革及促进提供合理意见及数据。
2,4月份--5月份进行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及完善,在原有基础上剔除一部分,改革统一部分,征求各部门意见,进行人员的定岗,定员,定任务,定目标,定工作标准等工作,展开新的体系方案讨论,试行及培训。
3,6月份分部门,分阶段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及级别评定,开始制度的试行改革阶段。根据实际结果及实行情况,最终确立各部门新的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将重要指标纳入,逐步考核合理规范。
4,7月召开全员公司绩效动员大会,传达公司新的考核体系目标及责任,实施标准及流程,实施逐月半月及半年考核总结一次,为公司决策管理及员工绩效改善真正起到考核作用。逐步减少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及时效性扣罚,整体提高管理水平的当次及把控能力。实施提成制度及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及考核等级挂钩,合理规范企业内部考核系统及薪酬系统,促进业务增长及员工积极性。
四.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合理调查培训需求,促使培训实效化,积极拓展对外学习及外派学习渠道,加强内训相结合,加大新员工培养力度,推动员工素养工程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公司培训体系对一般员工和中干分层进行分级培训。实施外派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促进各部门工作学习专业化,实用化及多元化。
2.拓展各类管理咨询公司,实现对外合作培养员工计划,与高新企业大学联系申请成为其会员,为公司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继续与高新企业大学及相关高校合作,外派学习,合理组织。继续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测定员工技能水平,并公示比赛结果和表彰,较好的对公司各部门员工素质进行测定,合理提出学习方向及提升空间,以技能大比武活动,促进员工专业技术水平提升。
3.推动员工素养工程建设。企业综合实力、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力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建设,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发展较好公司都开始了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简称“素质工程”),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开展员工素养宣讲会,以促进人力资源结构渐趋合理,企业全面发展。
(1)创新方法有效实施,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规划详实,目标明确。公司制订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比较完备的学习型企业基本框架。
(2)健全机构,责任落实。各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成立了领导机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把创建学习型企业纳入创先争优、年度保证目标同检查,同考核。
(3)形成制度,长抓不懈。职工学习培训内容纳入制度(储备人才库制度;奖学制度)并结合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与奖酬挂钩。
(4)经费保证,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职工教育经费,保证不低于60%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
(5)引入科学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活动载体,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共享与互动方式,使个人与团队共同快速成长。
创新学习活动主要载体和方式是:专业对口的学历文凭再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培训轮训;坚持日常学习制度,定期“学习日”制度,帮助职工制定个人职业设计、个人学习计划,定期向员工推荐、印制和购买学习资料,“创建学习型企业流动图书箱”,把书籍送到员工的手中;组织员工学习交流;开展岗位练兵知识技能竞赛;通过公司内部网站、内部刊物加强学习交流等。倡导低碳生活,文明办公活动。
五.规范劳动关系,合理进行员工关系管理,健全员工档案系统,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社保制度,积极举办各类活动,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及凝聚力。
1.3-5月份,起草完善公司原有劳动合同,查阅原有职工档案,对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并建立电子化员工档案,进行编排,较好的促进员工关系管理
2,继续把握员工离职面谈及绩效面谈,合理处理及化解劳动关系,最大可能保障员工利益,规范各类法定假期安排制度及落实员工社保及保险。定期整理离职人员档案。化解员工矛盾,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
4,定时、不定时沟通交流,创造机会与新老员工进行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做好参谋,掌握员工信息、动向,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5.用各类节假日如:国庆节,劳动节,中秋节等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员工文化活动,举办一次团体户外旅游等,促进企业人员的内聚力及向心力。
20__年人力资源部将把所有工作都围绕来在招人、育人、留人等方面来开展,人力资源部有信心迎接挑战,相信在公司领导带领下,通过共同努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再次腾飞、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完成专业工作,贡献专业力量。
人力资源计划书3000字篇2
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潜力、创新潜力、改善潜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带给适宜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责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职责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潜力强的员工做助手,构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忙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带给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潜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资料,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资料,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资料,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潜力与专业管理潜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0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资料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善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为公司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透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公司务必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是帮忙员工提高生存潜力和岗位竞争潜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职责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必须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潜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取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带给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个性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贴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带给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职责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