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心得
好的心得可以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实现个人目标。写好2024感动中国心得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2024感动中国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
“感动”这个字眼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感动”。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阿里帕?阿里马洪……”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收养了19个孩子,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随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声音,我激动地拍起了手,泪水在眼眶中转动。阿里帕妈妈的博爱让我敬佩,也让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为阿里帕妈妈那样有爱心的人。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阿里帕妈妈的母爱感动了。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张正祥……”他不止感动了我,还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坚决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斗争,为了让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就是张正祥。我说,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一个破坏自己家的人难道不是疯子吗?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那位勇者无敌的农民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回想起以前,我经常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希望地球妈妈能原谅我。现在,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这样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动了中国;只因为他们奉献,所以感动了中国……我相信,今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也会出现你我的身影。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2
2022感动中国钟扬事迹学习的优秀心得体会3篇
近日,感动中国播出,想必大家都有受到很大的精神震撼吧。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20_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关于钟扬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__感动中国钟扬事迹的观后感
20__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钟扬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钟扬同志,1964年出生,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__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植物学家。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同志是中组部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干部。10多年来,他每年坚持开展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和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研究工作。为了完成科技部下达的“青藏高原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存”项目,先后15次自费进藏,克服生活困难和高原反应,在西藏采集大量野生植物标本和dna样品,为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事科研教学30多年,为国家生态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20__年9月25日,钟扬教授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这位伟大的植物学家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但是钟扬同志走了,他的精神却还在,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追授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钟扬同志学习。钟扬同志从教三十年,十六年来在西藏为我们的未来采集了四千万颗种子,“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种子还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钟扬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今后我一定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不忘育人初心,努力拼搏进取,学习他忠诚于党、科研报国的崇高信念,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心系民生、造福人民的至诚情怀,学习他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人格风范。
感动中国钟扬事迹学习的
钟扬教授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 报告中,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他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心里装的全是单位和国家,“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一个基因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一粒种子事关整个人类未来,钟杨用一个植物学家的责任感,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毕其一生科研报国,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他是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像他一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他就是一位先锋者,甘于成为奉献者,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科研有帮助,他都可一往无前,不顾生死。他把青春献给国家,为梦想,奋进、执着、担当!钟扬教授用20__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作为,实现了当初上的话,我们也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
感动中国之钟扬的观后感
20__年9月25日凌晨,钟扬同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但是他留下来的种子却是我们国家和人类宝贵的基因宝藏,将在未来生根发芽造福万千苍生。而他的种子精神也将激励我们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前行。
我们要像钟扬一样,要有种子的扎根精神。当钟扬第一次成为援藏干部时,他已经将自己这颗种子播种在了这广袤的雪域高原之上。为了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他不畏艰险,足迹遍布青藏高原的高山大川,行程超过5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颗种子。为了把西藏当地的人才培养起来,为了把学科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不怕苦不怕累,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他曾说“我能戒酒,就是戒不了西藏”,在身体有17种高原反应、心跳达到临界值的情况下仍不停地往返于西藏和内地之间。最终他向西藏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带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像钟扬一样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
我们要像钟扬一样,要有种子的无私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他总是不考虑个人利益。在他刚回国时,为了给单位买一台计算机,花光了省吃俭用攒下的生活费。在他34岁,已经是一名副局级干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前景一片光明时,他毅然决定放弃“大好前程”去复旦大学做一个传道受业的伯乐。为了资助西藏老师和学生,他艰苦朴素,可以穿29元的牛仔裤,舍不得扔掉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始终致力于科普工作,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为中小学生上课。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钟扬就是这样一位知难而上不求回报的“优秀共产党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改变,但是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不断拓展。钟扬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用他奉献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铭记钟扬这颗“种子”,让他的精神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3
20__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王娅立即给基金会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账务公开情况。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的回信。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这样的举动让陈章武记住了这个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因为基金会的捐赠者大多数都是陈教授熟识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直接捐钱的并不多。
20__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负担。”这次见面后,王娅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家访、审查学生资料、走访受助学校……她全身心投入,把这当作退休后的事业来经营。
去年4月,一向守约的王娅却失联了。那天本是王娅约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去甘肃考察受助学校的日子。直到几天后,陈章武才收到她的信息:“非常不凑巧,去新西兰旅游与助学活动的时间冲突了。”又过了几天,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
让陈章武没想到的是,彼时的王娅根本没去新西兰,而是躺在了天津肿瘤医院的病床上。胰腺癌晚期,在癌症中属于最凶险的一类。命运给这个铆足劲做公益的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抢跑!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5月,还在病床上的王娅不忘为基金会汇去早已准备好的捐款;8月,她停掉全部放疗,拖着乏力的身体踏上奔赴甘肃的家访,因为她知道“再不赶快去,就再也没力气去了。”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4
感动是什么?是悲伤时一声亲切的慰藉,是惶恐时一句关心的话语,是难过时一句温柔的安慰……感动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感动不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它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在一个星期前,妈妈送我进入了“铁山营”军事夏令营,让我进行为期七天的军事训练,今天,我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参加晚上的结业典礼。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太阳已经收起了它的笑容。结业典礼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在三个集体节目表演完后,个人节目便开始了。我是第一个节目,我的表演内容是演讲。可能是上台时太紧张的缘故吧!我的演讲刚讲到一半时突然就忘记了台词。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抬头看了看坐在台下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正微笑着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里突然又想起了稿子,顺利地完成了演讲。
就这样,我以平均分9.8的分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就是感动的力量,一种让人能振作的力量。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5
今天上午,我们全校观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感动中国里的十大人物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人事迹,如卢永根,19岁参加中国共产党,为一个大学捐赠了880万元,他说:钱是国家的,有钱就捐给国家,他最后,他的老伴和他都要捐赠遗体。如刘锐,他使用轰6k的时候,展现了各种轰6k的性能无限,有一次航行的时候遭到意外,不断避开云柱,然后展现出了中国的实力,他说:作为战神就是要打出致命一击,能够决定胜负的就是战神。如王珏,因为他隐瞒着兰小草的身份而捐赠了15年的捐款,帮助了非常多的老人,一直坚持了下来,但是15年后身份被揭晓之后因为得病了而去世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黄大年,原来在外国学习的他,因为国家要召集海外的人,于是他回国研究探测器系统,他因为为了研究国家的探测器系统,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但是他就在一天晚上在座位上晕倒在地,吃了急性救心丸之后,就没事了,但是结果在飞机上的时候,他又晕倒了,他对空姐说,如果他不行了,就把他的电脑带回给自己的国家,里面有非常重要的资料,然后住进了医院,检查后知道因为作息不规范而得了肠管炎,住进了医院之后,没想到过了几天后,病情恶化,不久后他就去世了,他的外孙没人照顾了,年仅58岁。
感动中国观看完了之后,我心里有了很大的感悟: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让爱传遍人间,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6
周末,我观看了《201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使我对美德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节目中,我认了许多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物,兢兢业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朴实的高原守护者卓嘎和央宗,为了挽救他人生命英勇献身的消防员杨笠漳,15年如一日捐献物贸的“兰小草”王钰…他们是我们一生的楷模。
其中,是我感动的是一个普通的人谢海华,他自身身体也不是十分健康,但他却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他的妻子,几千个日日夜夜,他从末叫苦叫累,这份爱,天地可表,日月可鉴!正如颁奖词所说:“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观看这次的节目,我发现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他们能获得如此殊荣,就是因为他们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才铸就了今天的不平凡。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是世界的几十亿分之一,像是一粒沙,一滴水,如何才能让我们变得不再渺小?那就要求我们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让生活过得充实,为社会尽可能地发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7
在雪域高原上支教12年,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吴忠,谢晓君夫妇书写着这一个传奇,他们被称为“怒放在雪域高原上的并蒂雪莲”他们在这里开出了生命中最壮丽的`花朵!
一次旅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当他们看到孤儿们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们下了决心,要去那里支教。这不是冲动,而是责任。十二年如一日,他们在这里扎下了根,把这了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辛勤耕耘着,让孩子们尽情吮吸知识的甘霖。
假期里,他们回到了成都,可是那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让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割舍,通常才一两个星期他们就买好了教辅用书和生活必需品回到了福利学校。看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好不容易亲人团聚了,为什么不多陪自己的父母一会儿?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啊!可是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我们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这样追捧。”他们说过这样的话,但我觉得他们做的事不平凡,他们干得是“十年树人,百年树人”的伟大职业,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在藏区散发出最美“高原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好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与患者肝胆相照的吴孟超;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的义侠巴郎;8岁起照顾瘫痪的养母的孝女孟佩杰;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社会需要像吴忠,谢晓君夫妇一样的好人,更需要的是他们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把这种伟大的精神传承下去吧!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8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彭士禄4岁成为孤儿,8岁被抓进监狱,受尽拷打。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彭士禄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9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 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0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
获此殊荣的,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样的国家栋梁,有英勇负伤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这样的英雄模范,有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支教20__年担起山村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张玉滚,零事故往返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
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奉献,没有谁注定会成为英雄。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执行任务,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故事;尽忠职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他们的光辉也是普通人内心时常闪现的光辉。只不过,他们能在紧要关头处站出来,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岁月淬炼中将平凡变成伟大。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的精神应颂扬、应传承。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的英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1
王广杰曾是济宁市一所职业中学的电工课教师,于1996年退休。2020年,王广杰萌生了直播、拍科普短视频的想法,他将自家阳台改造成的直播间。
在直播过程中,王广杰把知识点分解,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他也会停下来和学生互动,回答在线提出的问题。这时,王广杰会凑到屏幕前,看看大家的答案对不对。如果对了,他就笑着鼓励说“大家掌握得真不错,点赞666”。
在王广杰的课堂上,他不仅传递给知识,更传递一份热爱。直播时,他喜欢讲讲电物理领域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从伏特到奥斯特,再到安培、法拉第、爱迪生。“这些科学家,无一不是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努力奋斗。“王广杰经常说,这12个字中,前8个字没什么可怕的,最后4个字,确实是世界上最富贵的东西。在他看来,只要学生热爱电工,电学就很简单。如果不热爱,学起来就非常难。
王广杰直播间里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基础较为薄弱的。王广杰喜欢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一些原理,使复杂抽象的电学知识变得具象化。“很多人觉着电流、电阻难以理解。人流往前走,遇到窄的地方,人们就挤在一起,越来越热。电流也一样,你看老式的灯丝,电流往前走,电阻大的地方,自然也会发热。”王广杰讲课的语言风格颇受欢迎。
也真是因为这种风趣式风格,王广杰的直播课曾一度数十万人“追更”。“初中物理很好,高中就不行了。如果那时候遇到王爷爷,想来物理就能学好了。”网友@航海的小贝壳k曾这样点赞王广杰。
网友“孺子牛”是王广杰的铁粉,也是一名刚入行的电工。从2022年年初,他就关注了王广杰的直播视频。这几年,他一直想考一个电工证,苦于年轻时没怎么上过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缺失。“王老师上课的时候,语速不快、非常耐心。每次直播课都有一个主题,不会轻易被留言带偏。更关键的是,王老师会不断地鼓励我们。”“孺子牛”对此很是感激。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2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__年3月在北京逝世。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
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求实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个人成长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3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它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失去了双臂但却充满了梦想的人。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然而,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到此为止。疾病缚束了他游泳的梦想,却缚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并最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用他的奋斗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
然而如今,这份坚强,这份感动却在某些人的血脉中渐渐淡化。有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有人为生计所扰,为几万元钱就轻易放弃生命;有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的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历不起风雨,永远也开不出美丽的花,一番磨难后,才会绽放最绚烂的彩虹。
刘伟这个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坚强铸就不朽的年轻人,正是这些软弱的,徘徊在生死间的可怜虫们的榜样。
愿人人都坚守纯真,人人都保有坚强,不管身处何处,坚强总能带来希望,坚强总能传递力量。是感动,消融了心墙,是真情,凝筑了精钢,愿感动长在,愿真情永驻。愿每一个有梦的人,都能从这份感动里汲取一份力量与希望。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4
星期六上午,我观看了一个叫《感动中国》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好几次我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动中国》一共讲述了十位令人感动的的人发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老师。他九岁时,父亲出车祸死去了,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现在,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陈老师就用小时候母亲背他的布带来背着他的母亲去教学,陈老师凌晨一点要叫母亲起来大小便,早晨五点还要起床为母亲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课。他每天都要照顾母亲,喂母亲吃饭,喂母亲喝水,给母亲洗脚......陈老师还做了一个照顾母亲的一个时间安排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时间为母亲做什么事情。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这时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有的还要父母喂饭,有的让父母给洗脚.......反正我们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顾。想到这些,我打算长大以后也要向陈老师一样,做一个大孝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感动中国》中,陈斌强老师的故事真感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老人,孝顺父母。
2024感动中国心得篇15
——有人记得。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